经体育科研人员研究,在短跑等田径项目中,顺风和逆风的不同气象条件,运动员的成绩差别非常明显。通常顺风风速每秒2米时,百米成绩能比无风时快0.15秒,正因为如此,田径比赛规则上明文规定:距离200米和200米以下的径赛以及跳远、三级跳远、投掷等项目,凡顺风时平均风速超过每秒2米者,所创记录不予承认。全能运动的单项成绩,凡风速超过每秒4米者,其全能运动记录不予承认,如单项风速超过每秒4米者,该单项成绩仍应评分和计算名次,但不得将此成绩和总分作为正式成绩。
今年6月1日,在美国纽约举行的锐步大奖赛上,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百米大战中,表现惊人,跑出了9.72秒的新的世界纪录。博尔特的这一成绩也将同胞鲍威尔创造的前百米世界纪录(9.74秒),提高了0.02秒。这个成绩是在顺风1.7米每秒的情况下创造的,应该说占了顺风的大便宜。而在6月29日进行的美国田径奥运选拔赛上,美国短跑名将泰森·盖伊却没有那么幸运,虽然跑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9.68秒的成绩,这一成绩已超过博尔特刚刚创造的9秒72的世界纪录,但因当时顺风风速达到了4.1米每秒,超过了有关规定,而不能被记作新的世界纪录。真可谓“成也顺风,败也顺风”。
同样的悲欢也落在跳远运动员头上。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,比蒙的“世纪一跳”8米90就是恰好在2米每秒的顺风下诞生的。直到23年后的东京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,美国选手鲍威尔才以8米95的成绩创造了新的跳远世界纪录。但几分钟前美国名将刘易斯就跳出了8米91,更早打破了“比蒙极限”,可惜当时的风速为顺风2.90米每秒,因此纪录没有被承认。可见风的作用对田径比赛多么“生死攸关”,而不少世界纪录正是靠“搭顺风车”创造出来的。
球类运动项目对风速更加敏感。在奥运会上,“大球”比赛风速控制在0.5米每秒以下,“小球”比赛风速不得超过0.2米每秒。2005年羽毛球世锦赛上,许多顶尖好手都“望风皆靡”运动员戏称美国阿纳海姆体育场空调系统为“龙卷风”。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落成的羽毛球馆一改以往大口径送风的传统办法,将气流分解到观众席下的9100个通风口,便是为了确保馆内风速完全达到奥运会规定的标准。
如何迅速准确地测定风速,从来是竞赛场上来不得半点含糊的大事。19世纪中期人类发明了鲁滨逊风速仪。1926年,加拿大帕特逊制造了互成120度夹角的3“杯”风速仪。此后出现的“热丝”型风速仪则完全另辟蹊径,用电流将电阻丝加热到环境温度以上,由于不同速度的风对电热丝的冷却作用不同,便可通过测量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来计量风速了。
今日运动场上常见的超声波风速仪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。它的基本原理是,让成对的交换器相互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脉冲,由于空气是声波传递的介质,气流运动的速度会影响声波传递的速度,因此,通过测量和计算超声波传递中的时间差就可以确定风速的大小。跳远竞赛风速仪应放置在离起跳板20米、高1.22米、距离助跑道不超过2米处。风速测量员应从运动员经过助跑道旁的标记时开始测量风速,测定时间为5秒钟。测定竞赛项目的风速时,风速仪应置于直道内侧,靠近第1分道,离开跑道内突沿距离不超过2米,距离终点线50米,风网中间部位离地面高度为1.22米。风标竖在风速仪侧后2米处,便于运动员了解风速。